瘢痕疙瘩是一種皮膚的疾病,稱為結締組織增生癥,表現為隆出正常皮膚,形狀不一,色紅質硬的良性腫塊。瘢痕疙瘩會嚴重影響整體的美觀。由于難以控制其復發(fā),到目前為止國內外還沒有一種非常滿意的治療方法。瘢痕疙瘩是人類所特有的,加之目前尚不能制作滿意的生物模型,使其實驗研究工作進展緩慢。就目前所知理論,有效的治療方法是去除病變,并通過抑制成纖維細胞的增殖及其膠原的合成、分泌或沉積來預防其復發(fā)。其治療方法有手術、藥物注射、放射治療、激光、硅凝膠、加壓及冷凍等多種,單一的治療方法療效均不理想,目前較統(tǒng)一的主張是多種方法聯合應用,進行綜合治療才能取得較好的療效,F就近年來有關瘢痕疙瘩治療的研究進展綜述如下。 1、手術治療 包括單純手術切除縫合、手術切除后植皮或皮瓣轉移、皮膚軟組織擴張器的應用等。至于手術切除瘢痕疙瘩的程度,cosman主張在病灶邊緣外0.1~0.12cm處,垂直于皮膚,深達皮下脂肪組織淺層,環(huán)行徹底切除病變組織。此后發(fā)現瘢痕疙瘩復發(fā),而且比術前病灶擴大,James提出瘢痕內切除概念,優(yōu)點是可以避免一旦手術失敗,由于手術切口延長,導致病灶擴大的可能。 手術強調除嚴格遵守無菌無創(chuàng)技術外,還應注意的是無張操作技術,采用各種減張技術,如擴張器的應用、植皮術、皮瓣轉移、創(chuàng)口方向與皮膚紋理的方向一致或通過分層縫合把張力轉移于皮下組織等。盡管采取以上的措施,單純手術治療瘢痕疙瘩,術后復發(fā)率極高,幾乎是100%,不僅如此,復發(fā)后的瘢痕疙瘩較切除前擴大,故目前一般把單純直接切除縫合作為絕對禁忌證,若與藥物注射,放射治療等方法聯合使用,方可考慮。 2、藥物注射 Conway和Star則最早(1954年)將ACTH(促腎上腺皮質激素)注射到瘢痕疙瘩中,發(fā)現其有止痛止癢作用,這一發(fā)現開始了應用激素治療瘢痕疙瘩和瘢痕增生的歷史。在激素類藥物中比較和篩選,到上世紀70年代開發(fā)出去炎松并一直沿用至今,是目前國內外應用最廣泛的治療瘢痕疙瘩的藥物。國內學者曾對硅膠膜、維甲酸、中西藥瘢痕膏、去炎松注射、手術切除、放射治療、壓力治療瘢痕疙瘩進行臨床比較,認為小范圍的瘢痕疙瘩以去炎松注射為首選。其作用機制,去炎松的主要作用是影響糖及蛋白質的代謝,加強糖原異生,使蛋白質分解代謝增加,從而抑制蛋白質的合成。去炎松一般與利多卡因和(或)透明質酸酶配伍,用普通注射器或無針頭注射器均可。雖然去炎松注射能較好地控制瘢痕疙瘩的復發(fā),但其本身存在不可避免的并發(fā)癥:組織萎縮或色素減退、cushing綜合征、月經量多、經期延長、輕度肥胖、毛發(fā)生長旺盛等,但其并發(fā)癥一般是可逆的,停藥后癥狀會逐漸減輕或消退。并發(fā)癥的預防強調將藥液均勻注入病變組織內,不可注入外圍正常皮膚或皮下組織內。 |